为进一步促进青年学子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合肥大学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于3月14日下午在36栋1阶梯教室举办以“职业成长与人生选择,在不确定的时代锚定方向”为主题的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邀请到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蒋尚伟学长担任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安乐主持活动。
从合大走出的创业者,用情怀回馈母校
作为安徽绿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的蒋尚伟学长,他毕业于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却在毕业后自己创业,在数字科技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创立了如今的安徽绿萝科技公司。作为优秀校友返校宣讲,蒋尚伟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与职场洞见,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与金句频出的智慧分享,为在校学子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职业发展蓝图。
演讲伊始,学长以自身创业经历为切入点,了解到他的创业源头可以追溯到大学时期,由早期的校内菜鸟驿站的思考,再到校园商城的创立,当时学长对自己确定了一个长期目标:在30岁时挣到100万。学长特别提到:“一个好的合伙人是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正如《人民日报》上“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聚拳”。这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想要完成一项目标,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合作共赢。紧接着,学长提到对创业的认知,并邀请同学们进行互动,同学们积极回答,现场氛围开始活跃。
认识自我是成功的起点
通过分享在跨界创业初期的艰苦经历,并引出问题“如何将失败与成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学长谈到他从化工领域向数字科技领域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尝试,那他是怎么成功的——积极的心态,“创业本身就是不断摸索不断失败的过程,要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
在这一环节,学长创新性地引入MBTI性格测试,这时有同学问到:“学长,您认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或者能力更适合创业?”学长解释道在MBTI性格中当然是E人(外向的人)更适合,并强调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是I人,这种性格不适合自主创业,性格特质与职场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现场通过互动测试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白要对自我有良好认知,同时保持积极心态。
长期主义与乐观心态
学长再次提到他在大学时的目标:在30岁时挣到100万,他说我在28岁就完成了这个目标,这是坚持长期主义的结果,并告诫同学们要对自己有规划有目标,以短期目标坚持长期主义,成功是需要时间的。正如巴菲特说过:“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但真正的价值创造需要时间的沉淀。”他以企业家的角度说到,如果一个企业看的是短期利益,那么这个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面试与简历技巧
针对2022级的准毕业生们,蒋尚伟学长悉心说到作为企业家,来面试各位同学的话,看重的是两点:一是这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面试者与这个岗位匹配度是多少。同时提到简历的制作,一份好的简历在面试中或者是研究生考试的复试过程中是个不错的加分项,这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接下来学长讲述了简历制作的一些小技巧,比如:简洁明了,内容丰富,突出重点。
魏安乐提议在下一次的讲座时可以现场模拟面试,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更直观感受面试过程。台下同学们满眼期待。
提升能力与目标设立
接近演讲的尾声了,学长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上司让你把一堆砖块搬到一个角落,你会选择怎么做?台下同学们思考片刻,有同学回答到:搬过去,这时学长笑着说道,这位同学不错啊。紧接着又问道那同学们有没有考虑你搬不搬?怎么搬?搬过去你会怎么堆放?同学们又陷入了思考,学长说到想要成为一名佼佼者,要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到有良好的结果反馈。同时再次点题,要对自己有目标有规划,他提出5W2H的观点,值得同学们深思。
讲座尾声,蒋尚伟提炼出“目标、计划、执行、检查、结果”的十字方针,勉励青年学子在不确定的时代背景下,以长期主义精神深耕专业领域,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提升核心竞争力。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是合肥大学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生涯教育的重要举措。学院将持续搭建校友与在校生交流平台,通过引入行业前沿动态与实战经验,助力学生明晰职业发展方向,为国家能源化工与材料行业输送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撰稿:王宇洋;初审:陈静怡;复审:魏安乐;终审:刘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