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教育学院“三下乡”重点团队系列报道(十四): 童心学急救,携手护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12   浏览次数:10

74日,教育学院“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成员们,带着满腔热忱与专业知识,为肥光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而实用的急救知识宣讲。此次课程由教师李嘉欣主讲,旨在加深孩子们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为守护儿童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课程伊始,教师以一段视频拉开序幕——视频中,一位孩童因误吞异物而面色憋红,情况危急,这一幕瞬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的紧迫性。“异物卡喉,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尤其是儿童,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更容易遭遇此类危险。”教师首先介绍异物卡喉的常见表现,如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强调识别这些症状的重要性。

紧接着,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通过腹部快速向上的压力,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道的异物冲出。这一原理看似简单,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技能,教师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实操讲解。她一边演示,一边详细解说每一个步骤,从站位、环抱、冲击到检查异物是否排出,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随后,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在一次次的尝试与纠正中,孩子们逐渐掌握这项救命技能。

“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随着教师的话音落下,屏幕上出现一组触目惊心的烧烫伤数据,再次触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教师解释烧烫伤的定义及分类,从轻度红斑到重度焦痂,每一种情况的处理方式都截然不同。随后,教师重点讲解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冲、脱、泡、盖、送”五字诀。冲,即用冷水冲洗伤处;脱,去除伤处的衣物;泡,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盖,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处;送,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在澄清误区环节,教师特别强调几个常见的错误做法,如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这些做法不仅无助于伤口愈合,反而可能加重感染风险。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科学的解释,孩子们逐渐明白正确处理烧烫伤的重要性。

夏日炎炎,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首选。然而,溺水事故频发,也给人们敲响警钟。教师通过一系列数据和案例,揭示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和防范的必要性。“游泳虽好,但安全第一。”教师的话语掷地有声。她提醒孩子们,在享受游泳带来的清凉与快乐时,切不可忽视安全措施。无论是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佩戴救生设备,还是掌握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都是预防溺水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教师还现场演示溺水自救与互救的正确方法,如保持冷静、仰浮呼救、利用漂浮物等。这些实用的技能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更为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课程的圆满落幕,孩子们不仅收获宝贵的急救知识,更感受到教育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们的热情与奉献。此次急救知识宣讲活动不仅增强孩子们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更为构建和谐社会、守护儿童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教育学院撰稿:胡蕊菡 一审:张弦乐 二审:符琳 三审: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