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三下乡”重点团队系列报道(二十三): 执笔绘画“情绪蛋糕”,敞心同享成长晴空
|
发布时间:2025-07-12 浏览次数:10 |
在时间的长轴上,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我,正视情绪是重建内心秩序的重要部分。7月7日,合肥大学教育学院“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肥西县上派镇肥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教师朱思宇为社区儿童带来《情绪蛋糕》团体辅导课程,为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情绪,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堂开始前,朱思宇利用趣味热身游戏调动社区儿童的积极性。通过随机抽取一位儿童上台表演和描述“蛋糕”等词语,引导台下儿童进行猜测,营造出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欢快的互动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我的心情有哪些”环节,朱思宇引导儿童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开心、生气、难过、害怕。儿童们踊跃发言:“考满分时会开心!”“一个人在家时会害怕。”老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他们辨别不恰当的发泄方式,并鼓励他们用健康的方式表达感受。随后,在朱思宇的指导下,社区儿童用色彩绘制属于自己的“情绪蛋糕”。他们用不用颜色代表不同情绪,将内心的感受具体化。一幅幅充满创意的画作不仅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给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学会接纳和释放情绪。 在“说一说”环节,社区儿童积极分享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幸福,以及何时会产生恐惧。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孩子们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打鼓、绘画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读懂世界需要先读懂自己。人的情绪瞬息万变,在这个世界上,开心时的喜悦被允许,伤心时的眼泪也被允许,透过情绪认识自己,在兴趣里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方可在成长的晴空里敞心同享。(教育学院撰稿:余爽 一审:张弦乐 二审:符琳 三审:王迅) |